猪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病原能够通过血液、口腔、鼻腔等渠道传播,潜伏期1~3 d,有时潜伏期能够达到6 d以上。猪链球菌病经常和其他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并发、继发感染,尤其是败血性链球菌病的危害较大,造成的死亡率较高。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不规范的用药,链球菌的耐药性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给疾病的治疗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需要我们从实际角度入手,注重疾病的诊断工作,确保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期内控制病情,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1 病例探讨
2021年8月下旬,某中小规模养殖场出现了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相对较快,短时间内该养殖场内的23头猪群体当中先后出现了临床症状并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患病猪主要以急性败血症症状为主。先是在断奶仔猪群体当中出现了个别患病猪,随即妊娠母猪、架子猪相继出现感染。从8月初开始发病2周之后,该养殖场共死亡猪群13头,其中妊娠母猪出现流产现象,产下的仔猪全部死亡。发病前期阶段,养殖者尝试使用青霉素、链霉素药物以及退烧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不好,反而导致病情加重。
该养殖场养殖管理不合理,年龄不同的猪群在同一个圈舍当中养殖,卫生环境较差,圈舍湿度较高,有大量吸血昆虫存在。在此次出现患病情况之后,没有第一时间上报,也未进行隔离、清理和消毒,患病猪仍然在原有的猪舍当中养殖,加重了病原的传播。结合整体的外在症状和病理解剖,初步判定为链球菌病。采集了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检测出革兰氏阳性染色呈现短链状排列的球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能够生长,生长出来的致病原革兰氏阳性染色,呈现长链状排列,由此可以判定病原为链球菌,然后筛选出了几种敏感药物,开展了针对性的治疗,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大。
2 临床症状
该养殖场发病较为突然,有个别患病猪在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的前提下突然倒地死亡,剩余的患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最高升高到42℃,全身肌肉震颤,厌食,腹部、四肢、耳朵、头部和颈部发绀。颈部显著肿大,呼吸急促,呈现腹式呼吸,从鼻腔中流出大量粘稠状的液体或者脓性分泌物。患病猪的关节显著肿大,腿部疼痛比较明显,行走时一瘸一拐,不能正常站立。有个别患病猪在发病1~3 d之后就会死亡,大多呈现急性败血症经过[1]。
3 病理变化
通过解剖可以发现上呼吸系统病变最为明显,气管支气管中蓄积很多红色黏稠状的分泌物和大量泡沫状分泌物。喉头和气管表面存在充血现象,黏膜表面存在大量的出血点,肺脏充血肿胀。心包腔中会蓄积少量淡黄色的液体,胆囊充盈肝脏肿大,外观呈现黑褐色,质地变脆胆囊破裂。脾脏肿大为原来的3~5倍,脾脏充血出血,外观呈现暗红色。病死猪的胃肠道黏膜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肠壁呈现暗红色,肠系膜淋巴结显著充血肿大,并且表面会附着大量出血点[2]。腹腔当中会存在少量淡黄色的积液,病死猪的全身淋巴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充血肿大现象。
4 防治措施
确诊为链球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之后,对整个猪群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及时将患病猪,可疑患病猪和健康猪单独隔离,并做好整个养殖环境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消灭环境中的链球菌。使用链球菌活菌苗对假定健康猪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每头猪1 m L,使用胶铝盐水充分稀释皮下注射。使用3%煤酚皂溶液对猪舍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洗或消毒,粪便污染物以及病死猪的尸体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结合药敏实验结果,使用氟苯尼考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治疗,剂量为20 mg/kg·bw,每日1次,连用3 d,间隔2 d后再使用3 d。在整个猪群的饲料中添加清瘟败毒散,按照每头猪每天使用30 g的比例添加,每日1次,连续使用3 d。连续用药2个周期之后,大部分患病猪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恢复健康,个别患病猪因为病情较为严重,治疗无效死亡.要对病死动物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
5 防治体会
猪链球菌病尤其是败血型链球菌病是生猪养殖领域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传播速度相对较快的一类细菌性传染病。该类疾病的控制难度不大,但前提是要做好准确有效的诊断。笔者在到达养殖场进行诊治之前,养殖者误诊为猪瘟,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了紧急免疫和治疗,效果不佳。链球菌病临床症状和猪丹毒、李氏杆菌病、猪瘟、猪脑膜炎等传染性疾病的症状十分相似[3]。所以,在今后疾病诊治过程中不能仅根据外在症状和临床特征做出诊断,要采集典型的病变组织,带到实验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在对患病猪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用药种类和剂量也是关键环节。通过严格的药敏实验,明确哪种抗生素对治疗猪链球菌病有效,然后选择相对应的抗生素,并且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确定用药周期,保障药物浓度,真正做到一次性用药,彻底清除疾病,否则将会导致病情周期性的发作。
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规模化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链球菌病呈现出来势凶猛的态势,传播速度较快,发病过程较短,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往往会对生猪养殖业构成毁灭性的打击。为此,需要我们做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做到对症下药,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患病猪的临床症状,逐渐恢复健康,尽量降低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