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毛能够反映猪的健康状况,猪的皮肤红润光滑、毛发柔顺光泽,说明猪生长状况良好、机体健康,饲料质量好。通过违规使用有机砷制剂,能够人为促使猪皮肤变红,从表面解决猪皮毛问题,但为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猪皮毛的外在表现与营养物质的摄入水平相关。饲粮设计营养成分含量不足或应激状态下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均可导致猪的营养需要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进而表现皮毛粗糙。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摄入的均衡性同样重要。猪皮红毛亮还与猪疾病状况、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相关
1 营养因素对猪皮毛状况的影响
1.1 饲料能量
营养因素中,能量对猪的皮毛状况起重要作用。在寒冷季节或环境温度突然降低的情况下,仔猪易遭遇冷应激,以致机体生理活动受到影响,使胃肠蠕动速度加快,饲料经过消化道的时间缩短,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在寒冷环境下,机体散热增加,动物出现皮肤和皮下毛细血管收缩、多长毛等现象以减少能量损失,表现为皮毛状况较差。
动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驱动,饲粮能量水平的缺乏能够降低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效率,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和皮毛状况。提高猪有效能的摄入水平,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提高配方能量水平,尤其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通过能量原料的选择,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提高饲料适口性,进而提高采食量;提高颗粒饲料加工质量。
寄生虫病是养猪生产中容易发生,且对经济效益具有显著影响的一类疾病。蛔虫、结节虫等体内寄生虫不仅影响机体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率
猪舍的温度、湿度、光照、气流及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控制不当容易造成猪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对猪生长性能产生负面作用,对肤色与毛发情况产生不良影响。猪舍环境温度能够影响猪的能量利用效率,在寒冷条件下,机体合成代谢速率降低,散热过快,生产的能量部分用于维持体温,利用率降低
猪"皮红毛亮"是多数养殖企业关注的指标,与日增重、料重比等生产性指标不同,猪皮毛性状是人为评价指标。猪的"皮红毛亮"可以从饲料和饲养的角度合理调控,改善猪的皮毛状况。提高饲粮能量水平、选择高消化率原料、有机微量元素的使用、适宜维生素添加量、功能性添加剂的使用以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均对猪皮毛状况具有改善作用。未来可通过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方面深入研究,达到猪的"皮红毛亮"。